教育发展才能带动高质量的经济发展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11-11 18:47:45
教育对于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应该重视了解一些关于教育对于经济的作用,下面是学大的专家为大家总结的教育发展才能带动高质量的经济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关系千秋大业,更关系千家万户,是改善民生和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亦是迈向现代化所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舍弃对教育现代化的执着追求和不懈探索,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从谈起。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就是要切准时代的脉搏,摆正教育的位置,理顺发展的思路,培育创新的人才。
一、与时俱进,切实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水平
教育作为基本公共服务,在社会转型和快速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备受瞩目。以人为本,促进人全面、可持续、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有效发展,是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教育在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过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为古今中外无数教育理论研究所证明了的事实。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成败得失,此消彼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的竞争,取决于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掌握。同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博弈,归根结底取决于包括教育在内的软实力的强弱。
在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化的过程中,教育的价值进一步凸显。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施政理念的不断弘扬,使得教育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功能得到进一步释放。如何打好服务这张牌,成为摆在教育面前刻不容缓的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2020年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的新要求。朝着这一奋斗目标前进,就必须牢记教育的服务宗旨,更加关注教育公共服务价值的实现。
适应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教育必须做出有的放矢的调整与回应。全方位、无缝隙地构筑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千方百计增加教育机会,保障教育有效供给,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放大教育的服务能力,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公益性和普惠性,决定了教育的最高价值追求是为人民服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屋建瓴,立意深远,全面准确地阐释了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路径,为现在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确定了基调。
教育从来都具有公益性和普惠性的特质,这是超越国界的基本准则,也是人权,特别是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具体体现。一个人,只有进入良性的教育循环,接受适宜而有效的教育,才能实现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本质蜕变,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一个社会,只有通过教育的支撑,才能实现富有意义、充满活力、持续久远的层级流动,惟其如此,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纵观史册,我们不难发现,自隋唐以降漫漫1300多年的岁月中,以科举考试为鹄的的传统教育,之所以成为维系中国传统社会超稳定状态的重要法宝之一,与其促进社会层级有效流动、为底层人群搭建一个向上流社会发展之平台的功能不无关系,一旦将这个层级流动的梯子撤除,中国超稳定传统社会的历史必定会改写,这是早已为史学界所认同的观点。传统社会如此,现代社会何尝不是这样。制约我国当代教育的一大难题,高考改革,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异地高考等热门话题,之所以实行起来举步维艰,就因为其承载了太多的社会功能,寄托着太多的家庭对实现层级流动、追求美好生活的殷切希望。
教育不可能孤立于社会、经济、文化环境而独立存在,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这种特点决定了教育改革的艰巨与艰难。我们不仅是“穷国办大教育”,更是社会主义国家办教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更应该在教育上得到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属性决定了在公益性和普惠性的基础上教育有更大的目标、更远的追求,那就是为人民服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发展性和过程性,决定了教育只有在创新中才能实现良性循环。教育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建设美丽中国必不可少的重要领域,这个领域只有实现良性循环,才能带动整个国家的发展进步,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育是一项与人类社会相伴相随的崇高事业,是对一切美好事物永无止境的追求过程,发展性和过程性便成为其与生俱来的特征。在教育的发展历程和进步过程中,惠泽个人,惠泽社会,惠泽民族,惠泽未来,成了教育永恒不变的主题。
二、分层递进,不断优化教育的布局与结构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十八大的要求,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信念,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努力把党的十八大对教育工作提出的各项要求落实到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实践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和加大教育投入为保障,以扩大教育开放为重要发展路径,着力推动教育结构更加优化,教育体制更具活力,教育质量更有保障,教育服务更有成效,人民群众更加满意,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当前,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优质教育不能完全满足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成为青岛教育改革和发展不得不面对的难题。追根溯源,这种矛盾绝非单一成因,而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历史条件与现实环境之间的纠结,教育圈子内与教育圈子外的交叉,都使得教育拥有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更面临时不我待的挑战。
青岛是人口大市。据统计,2011年底,全市总人口为766.36万人。人口基数大,就业形势严峻。社会就业的竞争压力,层层传递到教育领域,产生叠加效应,为一直热度不减的升学竞争雪上加霜,马太效应由此显现出来,民众对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趋之若鹜,择校热、负担重等困扰教育的问题愈发突出。
就青岛的基础教育而言,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各有侧重,义务教育涵盖小学和初中,非义务教育中既有高中又有学前,层次鲜明,任务迥异。基础教育的高端是为高等教育输送合格学生,高考就成了一道必须迈过的门槛;基础教育的低端就是幼儿园,学前教育就成了奠基工程。高考恰如中国教育改革的一面明镜,折射出教育政策的演进与变革。随着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过渡,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成了高考变革的指南针,高校不断扩招,“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已成明日黄花走进了历史。人们原本以为围绕高考升学率的激烈竞争由此可以化解,谁知某些地方依然存在甚至愈演愈烈,理论界将其描述为“一般性竞争跃升为结构性竞争”,即由考大学的竞争摇身一变成为考好大学的竞争,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在就业压力加剧的当下,对一个人进行远距离观察最简洁的办法就是看其所毕业的学校。这种局面短时间内不会有根本的改变,这也意味着高考竞争短时间不会降温。从高端往下延伸,一直到幼儿园学前教育,基础教育的全过程都笼罩在竞争的氛围之中。基础教育的这种现实状态,决定了青岛教育改革的难度。
目标明晰,分层推进,实现青岛教育的内涵式发展。青岛正迎来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机遇期,教育理应顺应城市的发展实现自身的飞跃,为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和加快建设幸福宜居的现代化国际城市作出自己的贡献。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青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落实到基础教育领域,需要理性思考,沉着应对,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以大手笔、大气魄统筹规划,谋划青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计。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材。
抓大放小,面向未来,提升青岛教育的内生性品质。本着 “寻标、对标、达标、夺标、创标”的精神,瞄准国内外一流教育标准,深入分析和挖掘本土教育优势,放大优势,产生辐射,带动全市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教育是有规律可循的科学事业,尊重规律,尊重科学,是实现教育高位运行的基本前提。一直以来,建立现代学校制度,都是很多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似乎解决了这个问题就可以毕其功于一役万事大吉了。其实,往往忽略了单一归因、制度万能的危害性。制度没有固然不行,但仅仅依靠制度也不够。制度归根结底是一种外力,依靠外力制动,教育发展的空间毕竟有限。时下,为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为各种标准化而进行的检查、评比与督导甚多,大一统的规范建立起来了,与此同时,个性化的特色缺少了用武之地,甚至连生存的空间也丧失了,而这种个性化的特色恰恰就是极为宝贵、可遇而不可求的内生动力,是一种最具生长力的教育文化,内生动力的缺失,势必导致教育千篇一律、面目可憎的同质化、格式化现象。以个性化特色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相比较于死板教条的各种检查评比,孰优孰劣,孰大孰小,不难甄别。只有抓住文化这个根本的、内生的动力,才可以促进教育高水平、高质量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诞生了新一届领导集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已然成为新一届党的领导集体崭新的工作作风。教育发展也应该追求实事求是、崇尚实干,说实话,干实事,谋创新,求发展,走出以形式主义的文山会海、频繁检查推动工作的误区,杜绝令人生厌的夸夸其谈、长篇大论、空洞无物现象,让教育工作者从无聊、无效的长文件、长会议、长讲话中解放出来,以更多的精力、更多的干劲、更多的激情投入促进教育发展的事业中去。只有干事创业,催生内生动力,青岛教育的品质才可以真正提升。
三、改革创新,培育和塑造城市的教育品牌
青岛素来就是一座孕育品牌的城市,但品牌的塑造视野有些偏狭,过于集中于经济领域、产业领域,尤其是白色家电领域,教育品牌的培育和塑造一直滞后。青岛高等教育,随着引进高校日益增多,数量和规模的扩张,并未与办学实力与教育质量同步,除了中国海洋大学等少数驻青高校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之外,其他高校的办学实力与一流高校相比尚有距离,高层次人才,尤其是驻青院士,除了涉海专业之外,其他专业的寥寥无几;青岛基础教育,固然有青岛二中等名校在支撑门面,但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依然不足,教育家办学依然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美好理想,国内驰名、广受认可的名师仍然凤毛麟角,屈指可数,每逢国内知名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邀请的基础教育领域的专家,广布北京、上海甚至杭州、南京等地,鲜见青岛名师的身影。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当务之急是谋求教育公平,而教育公平的主线则是教育质量。切实提升青岛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努力走出一条有青岛特色的教育发展道路,真正使教育成为青岛最重要的品牌之一,教育优势成为青岛最突出的优势之一,已经成为时代的命题,成为青岛教育必须面对的课题。
同学们了解了教育发展才能带动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在平时的学习中,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这样我们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相关推荐
热门资讯
-
2019年宝鸡中考生必看【中考录取时有哪些照顾政策】
2018-09-24 -
★2018年宝鸡市普通高中招生计划通知
2018-07-19 -
★2018年宝鸡中学2018年中考招生报名公告
2018-07-19 -
2018年宝鸡市高中考试招生政策变化抢先看
2018-06-15 -
宝鸡2018年中考报名人数达30643人
2018-04-17 -
2017年宝鸡中考录取结果查询【官网入口】公布
2017-08-04 -
★2017年宝鸡中考分数线查询入口公布
2017-07-18 -
★2017年宝鸡中考成绩查询网站【宝鸡招生考试信息网】
2017-07-18 -
2017年宝鸡普通高中中考招生计划公布
2017-06-10
热门问题
-
青岛高二学生去学大教育补习怎么样?
2021-09-03 -
秦皇岛高二学生英语差如何能进步?
2021-09-03 -
乌海初三化学成绩差有必要补习吗?
2021-08-13 -
兰州初中生报假期班有什么效果?
2021-06-25 -
深圳学大教育辅导班的费用贵吗?
2021-06-25 -
太原高中生从几个方面选择托管班?
2021-06-18 -
中小学辅导机构哪家比较好?
2021-06-18 -
小升初数学学习技巧有哪些?
2021-06-04